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资讯

上移

下移

保险资讯

保险资讯

首页 >保险资讯
  • 【保险动态】四家互联网财险公司财务显著改善   从“互联网+保险”到“互联网+互助”,“相互宝”成员人数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迈过5000万,但接连发生的理赔风波亦引发各方争议,令网络互助这一新生事物站上舆论风口。专家表示,社会对风险保障存在多层次需求,网络互助平台通过创新填补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障空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考虑到参与者规模越来越多,相关部门需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安排,避免出现大的风险,“如何在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可能是接下来监管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网络互助计划≠保险  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居民个人的医疗负担较重、保障需求缺口巨大,到2020年,预计相关缺口将高达730亿美元。与此同时,保险产品长期以来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医疗费用中商业健康险支付比例只有4.5%。专家指出,“相互宝”创新产品设计方式——“0元加入”、不提前收费,使得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多了一种普惠健康保障的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防范这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现象。  但自诞生以来,有关“相互宝”的争议始终不断,特别是近期拒赔案例的出现,让各界进一步探讨网络互助计划与保险的区别,以及该模式的边界何在。  “目前网络平台上的互助计划借用了保险的一般原理,体现了风险的集合和分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上海**报》记者表示,“保险本质上是一种互助机制,网络互助计划发挥了一些保障的功能,这点确有相似之处。但基于我们对保险约定俗称的理解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只有持牌的保险公司才能开发、设计、销售保险产品,并进行核保、核赔。因此,网络互助计划与保险存在很大差别,消费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网络互助计划的产品设计均较为简单,对运营方来说,无论是**还是身故,是否理赔、怎么赔均较容易判断。同时,此类产品期限较短,半个月理赔一次,分摊后,加入者可选择是继续留下还是退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半个月期限的保障类产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对《上海**报》记者表示,“相对而言,网络互助计划满足了人们对风险保障的初级需求,价格便宜、保额低、期限短。”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对《上海**报》记者表示,网络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产品,意味着网络互助平台的行为不受《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约束,亦不在保险监管的范畴内。一旦其发生违反约定的行为,参与者的权益较难得到法律保障。  “保险是互助的一种方式,但并不等于所有的互助都是保险。”王绪瑾表示,“网络互助计划属于‘类保险’,由于涉及分摊、赔偿等金钱关系,可以视为一种**行为。考虑到目前网络互助参与者众多,谁来监管、如何监管是一道难题。”行业监管有待完善  随着“相互宝”规模日益扩大,国内互联网大佬们亦纷纷瞄准了网络互助行业。去年12月底,滴滴平台的“点滴相互”上线;今年3月27日,旗下拥有水滴互助、水滴筹等业务的水滴公司宣布,完成总金额近5亿元的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今年4月初,苏宁**科技的“宁互宝”互助计划开始内测。  对此,朱俊生表示,支付宝、京东、苏宁等拥有大量用户,在此基础上增加互助计划,能够帮助这些平台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活跃度、使用度,也能为用户提供新的保障。  “国内的网络互助行业仍在起步阶段。随着互联网大佬们的介入,网络互助平台参与者越来越多,**应引起重视,预防可能出现的社会性风险,切实保护普通消费者权益。”王绪瑾指出,“监管层首先需厘清几项要点,包括监管的权力来自哪个部门的授权、根据哪些法律法规来进行监管。现在的难点在于网络互助计划已与相互保险‘划清界线’,银保监会不太可能介入,而由于不是简单的公益,也很难归口至民政部门。如果将其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市场行为,则应该由工商部门监管,但其中的部分**属性又超出工商部门的职责范围。”  “与国际相比,中国互联网创新较快发展,互联网保险是一件好事,但也可能出现‘打擦边球’的情况。对于创新要关注,但不要‘一棍子打死’,可采用市场培育式的监管模式,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注意防范风险。”王绪瑾强调。  朱俊生坦言,网络互助计划的监管目前处于比较边缘的地带,产品的规则决定了是否存在风险。“判断网络互助计划的风险,需要看产品的具体设计,包括有没有资金池、事前交费还是事后交费等。”朱俊生进一步指出,“但随着国内网络互助计划不断壮大,规模节节攀升,如何在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可能是接下来监管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网络互助计划需要监管。”魏迎宁强调,“在没有明确监管规则前,起码应该组织自律,要定下原则,否则随着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一旦发生风险将很难处置。”险企如何应对?  虽然并非保险,但毫无疑问,网络互助计划的诞生对传统险企形成一定挑战,险企该如何应对,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  王绪瑾指出,互联网创新将越来越多,商业保险公司应认真主动思考保险的创新问题,对原有产品进行反思,从内容到路径“取长补短”。  “网络互助计划是保障的另一种形态,某种程度上,与保险产品会形成竞争关系,但这种竞争压力将促进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保险业可从网络互助计划中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在保险科技的背景下,能不能在销售模式上有更多创新?能否在产品设计上进一步提高保障功能?”朱俊生认为,“传统的保险产品在普惠性上的确有一些欠缺,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尝试探索互联网保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保险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普惠的痛点,即降低递送成本。总的来说,传统保险业在提高普惠保险的供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王绪瑾表示,险企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为普惠保险产品的开发、创新提供更多助力。“社会需求多种多样,尤其是普惠型保险需求缺口很大。但保险公司‘自负盈亏’,无法不计成本。从国际经验看,如果仅靠保费,保险公司很难盈利,基本均通过投资弥补承保亏损。商业保险公司的投资端非常重要,如果投资得好,险企将有能力反哺普惠保险产品,而要想提升投资能力,国内的投资环境、险资投资领域等都应更上一个台阶。”  郭振华认为,对保险公司来说,如果网络互助计划大量出现,势必挤占低价保险产品的市场,这将倒逼险企从事更有含金量的保险业务,如健康险、养老险或专业保险。“健康险需要高水平的服务能力,要与医疗机构打交道,为客户争取绿色通道、‘支付’服务,并要对客户健康主动管理,这些都是只有保险公司才能做的事,是互联网流量平台很难争夺的业务。”来源:上海**报2023-08-23
  • 【行业未来】“保险+科技”成为保险行业发展新燃点 来源:东方财富网科技发展为我国保险业带来巨大机遇。从保险机构的角度来看,需准确利用新技术作为风险保障的助力,确保正确应用科技手段,提升自身风控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未来,**科技的不断发展将为保险资产全流程的诸多痛点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在投资决策、投资服务、IT服务方面提出更多的深入场景,深入改变资产业态。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保险与科技的合作已成为行业发展新燃点,各路资本对保险科技青睐有加,成为创业和投资增长的热点,“保险+科技”形式已成为业内发展常态。近日,国际市场资本动态再次透露出保险与科技合作的强势: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REG获得240万英镑融资;区块链保险倡议组织B3i获得日本SBI集团约190万美元投资;资产分析初创公司Arturo AI完成种子系列融资并正式从美国家庭保险中拆分;伦敦保险科技初创公司Setoo与在线旅行社lm集团合作提供创新保险产品、保险科技初创公司INSHUR和Uber合作提供保险服务。数据显示,2018年,仅国内保险科技领域就发生并购融资约42起,同比增长24%,共有38家保险科创企业获得资本支持。近日,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与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合作,研究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在再保险方面的潜在应用。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表示,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将为联合学习、支持新的业务奠定基础,并将鼓励再保险行业采用全新框架以提高技术能力。在国际票据扫描件文字识别和信息提取大赛中,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产险人工智能团队脱颖而出,击败国内外百余家参赛单位和队伍,斩获世界**。平安产险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AI技术的场景化落地应用,加速向科技转型。在Insurance POST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保险科技百强公司榜单中,我国保险科技代表平台微保首次入榜即获**。科技发展为我国保险业带来巨大机遇。事实上,我国保险业发展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抓好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可以为我国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可能性。对此,中再寿险拟任副总经理胡晓表示,科技给保险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获得数据的数量更大、颗粒度更细,从而推动保险公司分析颗粒度的提升。在原有体系下,保险公司很难获得投保单以外的信息,但处于当前的科技浪潮下,通过可穿戴设备等,公司可以获得被保险人更加全面的数据,从而让保险公司的分析更加全面立体,也促进了经营模式的革新。其次,计算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原来无法实现的计算、分析和模拟成为可能。由于技术变革,产品的定价变得更加细分。公司可以依托年龄、性别、地区、生活习惯等风险要素,编织起一个庞大的多维度分析体系,实现**定价。此外,精算技术应用领域将更加广阔。数据和计算技术的进步将推动精算突破定价和准备金两个传统领域。在营销方面,以往主要靠增员实现,未来将对销售进行详细的复盘,从而对促成交易的因素开展归因分析并将经验推广,实现**营销。在“两核”等方面,精算技术和分析模拟也将更多地得到应用,从而推动智能化核保理赔的广泛应用。当前,我国保险业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由过去的“跑马圈地”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保险公司经过科技赋能后,将更加有竞争力。胡晓表示,作为传统保险公司,与新型保险科技公司相比的主要优势在于流量场景、存量业务和专业优势。上百万人的销售队伍和熟悉的销售场景可以保障长期寿险的销售。即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长期保障型业务仍然是主要依托销售队伍实现。新型保险科技公司队伍缺乏,短期很难有本质突破。另外,传统保险公司的存量业务每年通过价值释放,能够保障公司的运营和现金流。与新型保险科技公司不同,传统保险公司转型有着深厚的积淀,从充沛的现金流到庞大的客户网。例如中国平安,其孵化了平安好医生等**公司,由于前期投入巨大,对于新型保险科技公司来说孵化相对困难。并且多年积累的专业优势能够保障对保险欺诈等风险的防范。一方面,新型保险科技公司的轻资产具有成本优势,支持了其在互联网渠道的快速扩张;另一方面,轻资产也是劣势,在理赔时,由于没有分支机构和网店,核赔和勘察很难到位,甚至需要外包,在防范保险欺诈等风险方面较为薄弱。而保险的本源就是经营风险,守不住理赔关口,商业模式就会受到很大挑战。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在保险科技发展如火如荼的势头下,相应的监管水平也需不断提高,继续加强监管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确保有科技加持的保险业运行更加平稳。另外,为使保险科技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需把握好保险科技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建设更具有兼容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监管规则体系,使混业发展、跨业经营可以得到有效延伸,发挥“1+1>2”的功效。从保险机构的角度来看,需准确利用新技术作为风险保障的助力,确保正确应用科技手段,提升自身风控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在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的行业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科技水平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保险的价值功能,更好地完善企业自身价值。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未来,**科技的不断发展将为保险资产全流程的诸多痛点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在投资决策、投资服务、IT服务方面提出更多的深入场景,深入改变资产业态。2023-08-23
  • 【投保小技巧】保险科技:让服务更有温度 保险科技的本质是用科技推动保险业进化,提升用户体验和保障质量。互联网保险公司、各类基于互联网的中介平台、专注于赋能险企的技术服务公司、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布局保险,依靠保险科技已经打造起多元化保险生态圈,我国保险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并且开拓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意识到保险科技对传统保险业的影响不仅是销售渠道的变迁,还是依照互联网的规则与习惯,对现有保险产品、运营与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于是,传统险企纷纷开始向互联网转型。此时,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安心保险、易安保险4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也拿到了专业互联网保险牌照,以各自优势深耕这一领域。另外,打通保险公司和用户服务的第三方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快速成长,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流量巨头在众筹、**、移动支付、**等**领域纷纷布局,保险自然也不能落下,在为互联网保险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伴随着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提升,保险科技的发展升级进入到下半场,行业和用户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痛点。“目前,科技对保险的赋能已从初期侧重于渠道转向精细化管理创新。”众安在线相关负责人表示,其间,这种转变表现出一种“小趋势”,即科技与保险的关系正从赋能走向融合,包括价值链与技术链的融合、**属性与服务属性的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以及**线下融合。众安在线相关负责人介绍,价值链与技术链的融合意味着不断迭代更新的新兴技术将渗透从产品设计、风控到承保、理赔乃至用户服务的整条保险价值链,重新定义保险业务及流程,重塑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属性与服务属性的融合则指险企不仅要提供事后补偿,更要输出包括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管控、事后风险补救的一系列服务。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则要求险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进行跨界整合,连接医疗、地产、农业等产业链的上下游,在赢得用户信任的同时,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至于**线下融合,这包括**赋能线下与线下赋能**两个部分。前者指的是,通过在线运营,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而后者则意味着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与有温度的服务体验,维护用户的信任。”众安在线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现在的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赋能保险中介行业、为其提供一体化保险销售解决方案的SAAS服务平台。这些平台连接中介公司、从业人员、保险产品,承载人员管理、交易管理、获客推广、在线培训、职业登记等功能,实现了中介公司分机构业务管理全流程**化。与之类似,另一些服务于中介人的APP平台也是有益的探索,他们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为保险从业人员、保险中介机构推广保险产品提供相关服务,同时也帮助保险公司定制化产品提供支持。“互联网保险已经将科技全面、深度地覆盖了保险业的完整流程,正呈现出从‘降本增效’逐渐向‘客户体验优化’、‘全面风险管控’转变的趋势。从关注销售、关注互联网获客,向关注客户服务、关注保险流程优化,再转变为关注科技赋能、关注价值链的延伸。”刘大为表示,保险科技下半场,互联网保险已经开始深度融合保险生态,开始了价值重构的探索和实践。传统保险公司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加速转型,科技的投入会显著增加。第三方平台拥有流量,会加速进入保险市场。尤其以申请保险中介牌照、成立**保险团队为标志。新技术服务将更深地影响保险价值链,通过区块链、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核保、核赔、反欺诈、KYC等环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保险科技也将迈向新阶段。“互联网保险将从**险、人身意外险等较为简单的产品逐渐丰富为健康险、定期寿险、年金保险等。同时,‘服务’会作为保险更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强客户的保险体验。”刘大为说。此外,刘大为还认为,保险公司对新科技的应用,将不止停留在创新和尝试的阶段,而是将深入保险营销、核保、理赔与服务的内部环节。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供给方,会通过科技能力建设更多地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促进与合作伙伴的合作黏性,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成本。互联网保险已不局限于通过自有资源和能力完成整个价值链的价值生成,因此,从事互联网保险的公司都会做纵向和横向的资本整合,以控制核心资源和降低交易成本。头部公司会进一步向“生态化”发展。来源: 中国保险报2023-08-23
  • 【保险动态】上半年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16% 来源:中国**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日前披露的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业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共计71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达381.53亿元,同比增长16.89%,高出全渠道财产保险市场5.57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表示,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增速较2018年下半年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同时,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进入新的一个转折点,互联网非车险的保费规模超过互联网车险。  八家龙头险企市场份额达75%  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规模平稳发展、增速下降。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规模位居前八位的公司分别为人保财险、众安保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大地保险、太平财险、泰康在线和国泰产险,合计保费收入共289.68亿元,CR8(指8家**的企业占有该市场的份额)为75.93%,较2018年增加0.60个百分点。保费规模位居前三位的为人保财险、众安保险和平安产险,合计保费收入为166.94亿元,CR3为43.76%,较2018年下降6.09个百分点。人保财险跃居**位,占18.45%。  数据显示,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业务增速有所回调。2019年上半年,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安心保险、易安保险4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合计保费收入共92.08亿元,同比增速回调至17.85%,比2018年下降63.60个百分点;占整体互联网财险业务的24.13%,比2018年降低0.0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不变。  非车险规模反超车险  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保持平稳高速增长,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并突破50%,首次超越互联网车险业务。  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共计233.86亿元,同比增长60.12%,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业务占比快速提升至61.30%,从半年度统计维度看,互联网非车险业务规模首次超过互联网车险业务规模。互联网非车险中,意外健康险保费收入共114.40亿元,占(占互联网财产保险总体业务规模,下同)29.98%,体量**;责任险保费收入共11.83亿元,占3.10%,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共45.82亿元,占12.01%,其他非车险保费收入(主要包括退货运费险)共49.61亿元,占比13.00%。  相比之下,互联网车险业务重新呈现负增长状态。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车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共147.66亿元,同比负增长18.12%。与2018年的恢复性增长态势相比,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2018年同比增长20.03%)。同时,互联网车险业务占比明显下降。互联网车险业务占比长期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2019年上半年,这种趋势明显加强。2018年,互联网车险业务占比为53.03%,较同期下降9.22个百分点,而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车险业务占比仅为38.70%,半年以内下降近15个百分点。  中信建投分析师赵然表示,车险业务不再是财险业务增长的**驱动力,近期保险公司纷纷将注意力转向非车险业务,农险、健康险、责任险、保证保险的快速增长为财险公司保费增长提供了新的支撑。2023-08-23
  • 【互联网+保险】网络互助创新“叫阵”保险   从“互联网+保险”到“互联网+互助”,“相互宝”成员人数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迈过5000万,但接连发生的理赔风波亦引发各方争议,令网络互助这一新生事物站上舆论风口。专家表示,社会对风险保障存在多层次需求,网络互助平台通过创新填补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障空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考虑到参与者规模越来越多,相关部门需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安排,避免出现大的风险,“如何在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可能是接下来监管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网络互助计划≠保险  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居民个人的医疗负担较重、保障需求缺口巨大,到2020年,预计相关缺口将高达730亿美元。与此同时,保险产品长期以来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医疗费用中商业健康险支付比例只有4.5%。专家指出,“相互宝”创新产品设计方式——“0元加入”、不提前收费,使得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多了一种普惠健康保障的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防范这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现象。  但自诞生以来,有关“相互宝”的争议始终不断,特别是近期拒赔案例的出现,让各界进一步探讨网络互助计划与保险的区别,以及该模式的边界何在。  “目前网络平台上的互助计划借用了保险的一般原理,体现了风险的集合和分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上海**报》记者表示,“保险本质上是一种互助机制,网络互助计划发挥了一些保障的功能,这点确有相似之处。但基于我们对保险约定俗称的理解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只有持牌的保险公司才能开发、设计、销售保险产品,并进行核保、核赔。因此,网络互助计划与保险存在很大差别,消费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网络互助计划的产品设计均较为简单,对运营方来说,无论是**还是身故,是否理赔、怎么赔均较容易判断。同时,此类产品期限较短,半个月理赔一次,分摊后,加入者可选择是继续留下还是退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半个月期限的保障类产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对《上海**报》记者表示,“相对而言,网络互助计划满足了人们对风险保障的初级需求,价格便宜、保额低、期限短。”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对《上海**报》记者表示,网络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产品,意味着网络互助平台的行为不受《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约束,亦不在保险监管的范畴内。一旦其发生违反约定的行为,参与者的权益较难得到法律保障。  “保险是互助的一种方式,但并不等于所有的互助都是保险。”王绪瑾表示,“网络互助计划属于‘类保险’,由于涉及分摊、赔偿等金钱关系,可以视为一种**行为。考虑到目前网络互助参与者众多,谁来监管、如何监管是一道难题。”行业监管有待完善  随着“相互宝”规模日益扩大,国内互联网大佬们亦纷纷瞄准了网络互助行业。去年12月底,滴滴平台的“点滴相互”上线;今年3月27日,旗下拥有水滴互助、水滴筹等业务的水滴公司宣布,完成总金额近5亿元的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今年4月初,苏宁**科技的“宁互宝”互助计划开始内测。  对此,朱俊生表示,支付宝、京东、苏宁等拥有大量用户,在此基础上增加互助计划,能够帮助这些平台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活跃度、使用度,也能为用户提供新的保障。  “国内的网络互助行业仍在起步阶段。随着互联网大佬们的介入,网络互助平台参与者越来越多,**应引起重视,预防可能出现的社会性风险,切实保护普通消费者权益。”王绪瑾指出,“监管层首先需厘清几项要点,包括监管的权力来自哪个部门的授权、根据哪些法律法规来进行监管。现在的难点在于网络互助计划已与相互保险‘划清界线’,银保监会不太可能介入,而由于不是简单的公益,也很难归口至民政部门。如果将其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市场行为,则应该由工商部门监管,但其中的部分**属性又超出工商部门的职责范围。”  “与国际相比,中国互联网创新较快发展,互联网保险是一件好事,但也可能出现‘打擦边球’的情况。对于创新要关注,但不要‘一棍子打死’,可采用市场培育式的监管模式,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注意防范风险。”王绪瑾强调。  朱俊生坦言,网络互助计划的监管目前处于比较边缘的地带,产品的规则决定了是否存在风险。“判断网络互助计划的风险,需要看产品的具体设计,包括有没有资金池、事前交费还是事后交费等。”朱俊生进一步指出,“但随着国内网络互助计划不断壮大,规模节节攀升,如何在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可能是接下来监管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网络互助计划需要监管。”魏迎宁强调,“在没有明确监管规则前,起码应该组织自律,要定下原则,否则随着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一旦发生风险将很难处置。”险企如何应对?  虽然并非保险,但毫无疑问,网络互助计划的诞生对传统险企形成一定挑战,险企该如何应对,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  王绪瑾指出,互联网创新将越来越多,商业保险公司应认真主动思考保险的创新问题,对原有产品进行反思,从内容到路径“取长补短”。  “网络互助计划是保障的另一种形态,某种程度上,与保险产品会形成竞争关系,但这种竞争压力将促进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保险业可从网络互助计划中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在保险科技的背景下,能不能在销售模式上有更多创新?能否在产品设计上进一步提高保障功能?”朱俊生认为,“传统的保险产品在普惠性上的确有一些欠缺,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尝试探索互联网保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保险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普惠的痛点,即降低递送成本。总的来说,传统保险业在提高普惠保险的供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王绪瑾表示,险企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为普惠保险产品的开发、创新提供更多助力。“社会需求多种多样,尤其是普惠型保险需求缺口很大。但保险公司‘自负盈亏’,无法不计成本。从国际经验看,如果仅靠保费,保险公司很难盈利,基本均通过投资弥补承保亏损。商业保险公司的投资端非常重要,如果投资得好,险企将有能力反哺普惠保险产品,而要想提升投资能力,国内的投资环境、险资投资领域等都应更上一个台阶。”  郭振华认为,对保险公司来说,如果网络互助计划大量出现,势必挤占低价保险产品的市场,这将倒逼险企从事更有含金量的保险业务,如健康险、养老险或专业保险。“健康险需要高水平的服务能力,要与医疗机构打交道,为客户争取绿色通道、‘支付’服务,并要对客户健康主动管理,这些都是只有保险公司才能做的事,是互联网流量平台很难争夺的业务。”来源:上海**报2023-08-23
1页5条 跳转 GO

上移

下移

上移

下移

上移

下移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